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被列为2018年需要扎实做好的9项工作之一,这也预示着今年必将是我国“三农”工作至关重要的一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给出了党和国家层面的具体实施意见,加之今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在召开的“两会”中,“乡村振兴”和“三农”也再次成为热点。
在“两会”召开期间,CCTV-7首档聚焦“三农”问题的大型论辩类产业节目——《大国农道》正式开播,看行业群英激情辩论,带你探索全球农业产业的发展新模式。
从生活入手,探讨你关心的三农问题
农家乐、乡村旅游、农产品安全、农村教育、农村大龄青年婚恋、种植养殖业发展等等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三农领域的热门话题。
真实的小人物和实实在在的困境,全球局势瞬息万变,你我该如何应对?
《大国农道》从当事人的困境作为小切口引入大主题,从一个产业的局部来阐述整个产业大局,力争诠释“三农”问题中遇到的最急迫、最无奈、最困惑、最难办、最实际、最关心、最向往的事情的解决方案。对于观众来说,也可以通过节目了解整个产业的走向。
全新形式的农业节目,说的可不仅仅是农业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资讯接收的迅速和广泛,眼界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如今的观众对于国家政策的了解和想参与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
都说“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大国农道》打破常规农业节目宣讲型的样式,将政策和思考的梳理过程还给观众。做到话题有热度、辩论有深度、语言有锐度、观点有角度,让“外行人”也能摸清门道,才是《大国农道》想要实现的。
《大国农道》的总制片人王延星说:“在媒体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目前农业节目的整体偏向于实用农业、实用科技或是文化思想教育层面,视角贴近农民,纵观农业节目的矩阵排列,市场亟需一档引导世界先进农业观点的电视节目,一个汇聚前沿思想碰撞的巅峰对话栏目。一个体现农业节目国家站位高度的栏目。而《大国农道》的出发点正是创立农业节目国家格局;提升农业节目媒体地位;突破农业节目现实视野;再塑农业节目品牌形象。”
《大国农道》究竟是如何突破常规农业节目的呢?
从节目定位和宗旨来看,引领农业及相关产业高端,传播农业改革路径与成果,探索全球农业产业的发展新模式,传递新思想,构建大舞台;
从节目表达线来看,从选择素材到悬念塑造都引人入胜,新颖脱俗,加之冲突性、趣味性兼具,措辞上通俗生动,明白易懂,口语化的模式像在聊家常,使整个节目看下来不仅更有“味道”,而且更无“受教育”之感,站在观众的立场,引发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解读;
从对话嘉宾来看,囊括了国家政要、学科专家、农业大咖、商业大咖、话题人物、学术专家、评论专家,多重角度、多线叙事,都给观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引发思考,提高了观众兴趣点,避免了信息接收疲劳,有效的刺激了思想交锋,而对于从业者们,则是在思考的过程中看到未来的走向,从而进行自我选择和调整。
《大国农道》总导演王显志告诉记者,无论从选题的切入点还是节目形式上、叙事手法上,《大国农道》都是以百姓为出发点,带进更多声音,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替国家政策的推进贡献媒体从业者的一份力量。
聚焦“三农”问题,解读国家政策,做一档有使命担当的节目
在国际农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重视可见一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期待。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但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仍存在诸多困难。农业产业结构不尽科学合理,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农业生产的环保意识滞后。
面对着这一系列的政策传播和发展难题,《大国农道》节目肩负起传播使命,扎根于人民生活,致力于如何更好的解读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推动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科技进步;帮农业产业从业者答疑解惑,更好的认清形势,提供更多的契机;帮助消费者解读国家对农业的战略导向,为国家的农业发展规划贡献一份力量。
《大国农道》总制片人王延星说:“从田野说希望,从农业看国运,传播中国梦的改革路径与成果,探索中国经济的发展新模式。为决策者、国内外经济学家、省部长、行业协会、企业家、种养大户等搭建一个高端对话的平台,正是推出《大国农道》节目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