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被一道家乡的菜系深深吸引?是否曾经在异乡的餐厅里寻找着熟悉的味道?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那么《我的美食向导》这个节目一定会引起你的共鸣。
《我的美食向导》是由腾讯视频出品、稻来传媒制作的新美食纪录片,共八集,已在12月23日迎来首播,并在每周六晚八点更新。这档节目由陈晓卿担任总导演,陈晓卿和其团队曾制作过《舌尖上的中国》,让观众对中国美食有了全新的了解;他又在《风味人间》 系列中,证明了他对美食的独特见解和敏锐洞察力,而在新节目《我的美食向导》中,陈晓卿首次从摄影机背后走到了镜头前,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寻访美食,并探讨食物背后的故事。这一次,他将带领观众一起探寻美食背后的人与文化,展示千姿百态的地域特色。

《我的美食向导》在12月20日举行了首场北京媒体与豆辦用户超前看片会,陈晓卿以及节目的监制朱乐贤、制片人李洁、执行总导演胡志堂、张学娇等主创团队都亲临现场,与大家分享了节目的创作理念和拍摄制作的心路历程。
《我的美食向导》作为一个全新的美食IP出发,朱乐贤表示:“我们的团队想要不断的创新,想要在题材叙事上有新的拓宽和新的形式变化”。
寻味八城
节目中,陈晓卿将寻访长沙、潮汕、喀什、温州、云之南、山西、杭嘉湖及齐鲁八个地区的特色美食背后的故事。制片人李洁介绍说:“在八集里边会着力把地点分得开一些,我们经过地理文化、饮食风格的挑选和盘点,最后选出了这八个地点,也基本覆盖了中国的东西南北和主要的文化区域、饮食口味的区域。”
节目首站选择了湖南长沙,这座城市以其“辣”而著名的湖南菜系吸引了陈晓卿的目光。这场长沙的风味探索之旅从周边城市株洲拉开序幕,陈晓卿在当地的一位厨师好友小马的引领下,深入了解了招牌辣椒炒肉的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内涵。辣椒的不同熟度、混合方式和配肉的选择都展现出了湖南人对辣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运用。陈晓卿对不同年份剁辣椒的风味也有了深刻的感悟,他说:“发酵一年的剁椒,就像一个年轻小伙,血气方刚,粗声大气,很是外向。三年陈的剁椒更成熟稳健,尤其是它的后味特别绵长。”

除了辣椒,陈晓卿还深入体验了老长沙的早茶文化,了解了长沙嗦粉的历史演变,并从中探寻到了长沙厚重的历史过往。他邀请了近代史作家谭伯牛和《中国食辣史》作者曹雨,一同开启了关于近代湘军崛起故事的探寻。
地方美食和它的历史人文息息相关。比如,湘菜是怎么发家的?历史学者谭伯牛,给了陈晓卿和观众一个最直白的解释:民国时期,湘军打赢了太平军,后来到全国各地做官,由此湘菜开始了兴盛之路。
看片会上,陈晓卿对此表示:“所有的食物,它会带我们去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了解我们今天为什么会这样。”
《我的美食向导》仍在继续更新中,陈晓卿会在每周六晚八点为观众带来更多富有深度和独特视角的美食故事。
以美食相遇城市人文
陈晓卿作为美食向导,让我们看到了更多中国美食的多样性。谈及如何理解《我的美食向导》中的“向导”二字,制片人李洁给出解答,“《我的美食向导》中向导的身份非常多,他们其实是连接人和人、人和美食之间的媒介。我们的向导有人类学家视角,也有生活在当地的文化人、出租车司机,甚至可以是市集上偶遇的小朋友。通过不同的视角,让观众看到美食背后更多的世界上有趣的事情。”

在陈晓卿的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品尝地方特色美食,还可以了解那些美食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让我们对中国美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问及如何看待美食与人文之间的关系话题时,陈晓卿表示:“美食本身就是人文”。他希望通过这档节目,将食物调研、发现、制作过程以及食物背后的人和地区的关联展示给观众。
执行总导演胡志堂、张学娇也在看片会上分享了创作理念,“我觉得我们最要做的是让它好看,大家喜欢看,然后在这之外通过吃能够让大家感受到这个地方是怎么形成的,这些人是怎么生活的。”
从个人视角 再“新出发”
从2011年的《舌尖上的中国》开始,观众可能已经习惯了陈晓卿团队固有的叙事方式或者讲故事的方式,但《我的美食向导》确是他们一次新的突破,在保留团队创作风格的同时,坚持锐意创新,将美食与文化、旅行进行组合,实现精神的食粮和物质的食粮双线并行的创作思路。他们以全新的视角和手法,带领观众领略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
在拍摄手法上,陈晓卿摒弃了传统的镜头语言,采用了一种更为自由、灵动的拍摄方式,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现场,亲身感受美食带来的愉悦。此外,片中还运用了许多高科技手段,如无人机、航拍、虚拟现实等,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我的美食向导》通过与观众的交流,节目组得到了第一手的观感建议,这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节目的内容和形式。相信随着后续剧集的推出,会给观众带来更多美味和故事的享受。 总的来说,《我的美食向导》是一部充满创新和探索精神的纪录片。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也展示了陈晓卿导演独特的美食观念和人格魅力。期待接下来的几期节目中,能够看到更多的美食和故事,也期待陈晓卿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文|苗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