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外交思想,推动国家对外发展战略,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依托湖北丰厚的文化积淀,湖北卫视创新推出了一档中外文化大型访谈类节目——《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第一季于2019年10月7日首播,每期50分钟,共10期。节目从外国友人看中国的角度切入,以“湖北元素、中国故事、国际共鸣”为节目宗旨,每期一个主题,包括“有朋自远方来”“高山流水遇知音”“‘中国速度’震寰宇”“万水千山总是情”“创新敢为天下先”“‘一带一路’共发展”等。每期邀请3位外国友人,通过“个人介绍”“中国故事”“中国见证人”“中国梦想”“爱上中国的理由”等五个环节。将当今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发展,浓缩在外国人看中国、在中国、爱中国的一个个短故事中。
这些外国人讲的中国故事,事情真实、情感真挚、视觉独特,以“发展认同、命运认同、价值认同” 递进式呈现,既打开了融通中外交流之门,也激发起海内外所有中国人的浓烈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一、从全球视野聚焦中国巨变,凝练“发展认同”
《我爱你中国》节目以“爱”为题眼,邀请生活在中国的外国朋友讲述自己心中的中国形象。在外国友人的眼中,中国的发展是震撼全世界的。
俄罗斯的摄影师高飞,酷爱攀登高楼鸟瞰江城武汉,用5000多张照片见证了武汉这座城市不断长高的记录和日益繁荣的面貌。阿尔及利亚人苏菲安在中国义乌当起了“浙商”,生意从中阿贸易拓展到全世界,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小康梦,也见证了中国全球化贸易的飞速发展。1968年来到中国的荷兰船舶专家高士林,亲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见证了中国船舶业从小散弱变成强尖精的历程,他在节目中直呼“中国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摩尔多瓦美女潇潇重庆话八级,在中国粉丝200万当上了网红,养活了自己和家庭,成功改变母亲的看法留在了挚爱的中国。美国人蔡小虎很高兴在中国终于摆脱零存款,自己有了存款, “武汉小站”创始人美国小伙卫杰揭秘12岁开始做中国生意赚到了自己第一桶金。
《我爱你中国》借这群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的故事,以及真挚的情感、创新的视角勾勒出一张国际视野看中国的“全景图”。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在感受到外国友人对中国真挚的情谊和浓浓爱意的同时,心中的民族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得以不断升华。
二、从个人奋斗到构建命运共同体,升华“命运认同”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时明确宣示:“中国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其中 “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
《我爱你中国》之《“一带一路”共发展》节目中,来自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青年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自己祖国的建设发展与中国的发展休戚与共,“一带一路”倡议真正体现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战略。
哈萨克斯坦的玛蒂娜,这位精通中文、英语、俄语、哈萨克斯坦语的美女学霸,正是因为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而改变命运,来到中国,成为武汉大学经济类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也是武汉大学青年讲师团的一员,更是一带一路的坚定倡议者。玛蒂娜在中国还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挚友——武汉大学外语学院的高睿,她和玛蒂娜共同学习、相互勉励,两人都希望毕业后为中哈两国的贸易往来、友好合作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来自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东帝汶的欧阳鸿飞,怀着求学的梦,来到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专业。在中国的六年,他惊叹这里高速的发展,现代化的建设,中国的强大让他下定了决心,要学有所成,将来把先进的技术带回东帝汶。他说:“习主席倡导的一带一路把很多国家联系起来,也改变了我的生活,我的中国梦想就是希望中国越来越强大,然后跟其他国家分享先进的技术,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来自毛里求斯的沙阿玛感谢老天和父母把他送到了中国,中国已经变成了他第二个家。在中国的十年时间,这个性格开朗的小伙不仅会用武汉话给病人问诊,更有一个梦想,将来去中国的农村提供医疗服务,做中国农村的“黑求恩”。
《我爱你中国》就是这样讲述国民间互帮互助、友好往来的真实案例,或是从自身出发谈自己与中国人、事、物的关联性,打通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共通点,情感真实而又炽热,不同程度触动了不同国界不同种族人们的心灵。
三、用跨越国度的民心民意,体现“文化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爱你中国》节目通过让外国友人们来阐述中国文化、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国外交的先进和强大,通过他们真实呈现对中国价值观的认可和喜爱,让观众从另一个层面感受到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
来自英国的肖恩深爱中国深厚的文化。虽然他的汉语只学了短短8个月,却能把很多中国人都唱不准的“生僻字”唱得又好又准。他希望通过中国的传统乐器唢呐、二胡、笛子等,让自己创作出新的中西合璧的音乐作品,唱响世界。
诗雨,一位来自埃及的姑娘。从平凡内向最终成为汉语桥全球总冠军,现在的她不仅中文流利,连说学逗唱样样精通。
“不要把我当成外国人”,美国人江喃说着一口地道的成都话,他在成都有自己的火锅店,有自己的家。他说他第一次来准备待半年,第二次来准备待两三年,后来就真的是越待越走不脱了。他现在认为自己就是成都人,更愿意别人把他当成都人。
而这样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也让更多的外国人愿意扎根中国,将个人的追求梦想与中国繁荣发展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到一起。当看到《我爱你中国》每个人故事结束时最后一个环节“用一分钟时间说出爱上中国理由”, 那一刻感受到这群外国人他们对中国的情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放在心底的那份尊重与热爱。
“我爱中国,因为在中国我能找到‘最美的声音’,我真的爱,真的爱中国! ”—— 英国音乐家肖恩
“我爱中国的文化,爱每一个成语,诗歌背后的故事,我爱中国的生活节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三餐,有条有理。我爱中国的大好河山,辽阔的疆域,不同的地貌,各具差异的民族特色。我希望能和中国永远不分离。”——第十八届汉语桥全球总冠军诗雨
“中国人善良、友好、热情、勤奋,中国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相信这也是许许多多外国朋友爱上中国的理由!”——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玛蒂娜
“其实我一直都有一个遗憾,遗憾在国外有很多外国人有这个错觉,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热情,不知道中国的发展速度有多快。我真希望以后更多外国人能知道,中国的发展有多强,中国这个地方有多美丽,文化有多深,还有并不只是一个古城。在这里我要说: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外科实习医生沙阿玛
“我爱你中国”这句最深情的话,现在不仅是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表白,也是生活在中国,对中国深入了解的外国人深情的吐露,更是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民心民意的强大汇聚。用这样国际视角和人本视角讲出的中国故事,具有感召力、公信力,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开始学习中文,来中国留学、工作的外国人数量也是逐年增多,这都是世界对中国信心的体现,也是湖北卫视开办《我爱你中国》栏目的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
《我爱你中国》除了在湖北卫视播出外,还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同步播出,打造出“台、网、移动端联动”的融媒体矩阵。目前,第一季已播出3期,在留学生中引发了良好反响,武汉的高等院校留学生院推荐留学生们观看,埃及大使馆大使也对节目非常关注,亲自过问,并选派第十八届汉语桥全球总冠军诗雨(埃及人)参加节目。接下来,湖北卫视将在做好节目宣传推广的同时,积极开展第二季的筹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