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四川省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电视剧《灼灼韶华》研讨会在京举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四川省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同志,以及专家学者、主创代表、制作播出机构代表、媒体代表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园园主持。

会上,四川省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甘丽介绍了该剧的创作情况。她表示,该剧实现了收视口碑双丰收,做到了题材破局,让传统题材通过视角创新焕发新生;做到了人物立魂,以“她力量”传递出女性独立自强的价值观,让观众在历史影像中看到现代的影子。未来,四川将继续为好项目、好剧本、好作品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力争推出更多优秀影视作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电视剧项目部副主任安宁介绍了该剧的收视表现和播出反响。她表示,该剧平均收视率1.40%,数据表现亮眼,开辟了“她题材”新境界,以强大的精神感召力,让年代剧因女性传奇更丰富、更多彩。在创作上,该剧既精准抓住观众口味,又展现出超越个人情感的宏大格局,实现了从“小我”到“大我”的升华,以强大的感染力引领时代风尚。
虎鲸文娱集团优酷副总裁、总编辑张丽娜表示,《灼灼韶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与喜爱,在央视及多个省级卫视播出。该剧人物形象立体,每一个人物都能“立得住”,同时,做到了通过好的切口、戏剧的张力,传递“她力量”,让“她题材”成功引发观众共情、社会共鸣。
主创代表,虎鲸文娱集团王锦工作室总经理、本剧总制片人王锦分享了该剧从纸面到荧屏的创作经历。他表示,主创团队从“如何抓住民国女性精神内核”、“如何让女主的成长落地有声”、“如何让离我们很远的民国时期女性精神与当下观众形成共鸣”三个维度深入思考,每个环节力求精准,力争传递女性坚韧不拔、自主自强的精神,实现从“小我”到家国情怀的超越。本剧编剧苏晓苑表示,原著《野心家》最打动自己的一点是“野心”,是女性不甘传统束缚、命运摆布,想要冲破时代、冲破桎梏、冲破历史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是能够与当下女性情感契合、具有现实意义的。本剧导演余丁表示,该剧展现了民国女性的奋斗史,是在民国乱世的底色上讲述的真正立得住的女性故事。为了更好讲述“褚韶华”这个带有伤痕的普通人的故事,主创团队着力还原历史细节与时代质感,让女主角的生长有扎实的历史土壤可依。主创团队坚持“去神性”,保留“真人性”,保留不完美,通过严谨的逻辑,让故事更加可信感人。本剧“褚韶华”饰演者热依扎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她表示,作为一名演员,真情实感地打动观众是核心。比如,在拍摄的过程中,为了表达“褚韶华”失去爱女的情感,自己沉浸于“褚韶华”的悲伤状态,去和“褚韶华”真正融为一体,来展现“褚韶华”的痛苦和民国时期女性成长的不易。演员的表演没有捷径,只有把自己真正交给角色,全情投入去感受人物,才能更好还原细节。希望可以通过诠释民国女性企业家的形象,使其风骨再现,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本剧“康二妞”饰演者柴碧云表示,自己通过反复研读剧本,搜寻“康二妞”的人生轨迹与情感逻辑,去感受角色的力量与“灼灼”光彩。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该去生活、去体验、去破碎,并通过真实的生命体验,去塑造真实的角色,展现角色真实的裂痕。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王一川,《文艺报》编审、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委员会副主任高小立,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徐海龙,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慕玲等专家认为,该剧在当下长短共生的传播生态下,为长剧在保障作品品质前提下更好吸引观众积累了新的经验。该剧通过在磨难中淬炼出的女性力量,传递“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价值观念;通过剧中女性的成长轨迹,绘制出性别秩序重构的精神地图;通过诠释女性自主自强的进取精神,传递具有时代意义的现实观照。该剧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拓展了“她题材”创作边界,将女性叙事、商战权谋、家国大义相结合,实现了“小叙事”与“大历史”的统一。与会专家还围绕年代质感的还原、人物细节的处理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灼灼韶华》改编自石头与水热销小说《野心家》,以女性视角切入,多维度地展现了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与人文风情,并通过褚韶华不服输、敢拼搏的精彩成长经历,诠释了“灼灼之心,其焰燎原”的进取意识。该剧于2025年9月11日起在央视电视剧频道和优酷同步播出,取得良好的收视成绩和积极舆论反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