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纪录片《村庄里的中国》研讨会在京举行。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中央广电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相关负责同志,以及专家学者、主创代表、制作播出机构代表、媒体代表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郭长虹主持。

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一级巡视员董红梅表示,纪录片《村庄里的中国》是对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之一的传统村落保护工程的一次总结,展示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以及中华儿女的集体乡愁。主创团队历时三年,深入探究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的传播者、践行者。希望创作团队能够继续秉持传统村落保护的初心使命,守护中华农耕文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作出不负时代的新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王晓斌表示,打造一部留得住、叫得响的精品力作绝非一日之功,必须扎根于时代的土壤、思想的深处与文化的血脉之中。《村庄里的中国》是一项关乎文明传承的文化影像工程,深度挖掘几千年积淀的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努力创新表达,让作品超越简单的怀旧和乡愁,升华为一场关于文明源流、民族未来与个体生命价值的深刻对话,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主创代表,本片总制片人冯其器表示,《村庄里的中国》摒弃“俯视”视角,以“平视”和“仰视”的视角,让村民成为故事的叙事主体,将乡村视为文明连续性的守护者。主创团队始终用学习和研究的心态去记录,将创作的过程视为“寻根之旅”,将故事视作“自己的故事”。本片制片人周莉芬表示,主创团队注重强化内容的专业性和思想的深度,邀请高规格的专家团队进行把关,邀请专业人士对稿件反复修改。同时,主创团队深入走访传统村落,全面掌握村落样貌,为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本片总导演余立军表示,作品以村庄为载体,深入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连续性,解析村庄何以成为中国的缩影,逻辑清晰地揭示乡土中国如何将传统理念融入中国人的血统之中,彰显了中华文明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本片执行总导演卜亚琳表示,主创团队对乡村秉持热爱、尊重的态度,希望通过作品深入解析农耕文明,深挖中华文化的根与魂,表达出与传统文化的共鸣,展现出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本片撰稿魏瑞娟表示,自己对于村庄里的一切是熟悉的,成长经历给予了自己可以融入作品的创作体验。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将村庄置于全球文明的视野去考量,放入深厚的传统文化之中去塑造。
特邀专家,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大玉表示,作品以平和的表达方式,通过故事见人、见物、见事,充分展现了传统村落保护的意义价值,有效唤醒了社会对传统村落保护的认知。福建省住建厅副厅长蒋金明表示,《村庄里的中国》深入当下中国的普通村庄,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以家常话做深思考,展现了来自乡土的声音,既是一份档案,也是一座桥梁,更是一份拷问,引发观众对于城乡发展的深入思考。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阅评组副组长陈真,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顾亚奇,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教授刘俊,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长三角纪录片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李冬冬,纪录片导演,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君健等专家认为,纪录片《村庄里的中国》站位高、格局大、画面美、传播广,实现了思想与纪实的结合、历史与当下的结合、坚守传统与大胆创新的结合。同时,作品的色彩处理兼顾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赋予了平凡场景诗意的美感,达到了纪实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呈现出强烈的历史自觉、生态自觉、时代自觉,是探寻中华文化基因密码的典范之作。与会专家还围绕纪录片品质的把控、传统审美的现代转化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由中央宣传部指导,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央广电总台共同策划并联合拍摄制作的10集大型纪录片《村庄里的中国》于2025年10月在央视综合频道、农业农村频道播出,获得了良好的收视成绩和积极舆论反响。

